今天给各位分享宁德时代的市场营销定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宁德时代被曝上半年赚近45亿,公司是如何营收的?
- 2、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宁德时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 3、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现象级企业——宁德时代
- 4、动力电池产业剧变中,宁德时代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 5、市场皆醉,曾毓群独醒?
- 6、万亿市值的宁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宁德时代被曝上半年赚近45亿,公司是如何营收的?
据相关消息报道,宁德时代被爆上半年赚了将近45亿。这样的业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公司是如何营收的呢?其实他们主要是通过动力电池的销售来获得利润的。因为随着政策的改革,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进导致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增。自然就给他带来了机会,这样的话使得他们有了很好的发展。无论哪种企业只要他与政策沾边,那么它的发展一定非常可观。现在全球都在追求新能源,而新能源最主要的体现就在于电能,那么自然动力电池的市场会越来越好。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电池都能受到大家的追捧,只有那些质量真正过关品牌真正可靠的产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青睐。那么到底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探讨一下。
首先是,安全性能。对于我们来说,动力电池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汽车动力输出的。所以它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的安全性能不够。那么可能就会给汽车带来一定的危险,这样的话就存在很大隐患。自然这样的产品是不过关的,也是无法受到市场欢迎的。
其次,容量。对于我们来说它既然是一种动力电池,那么自然他就有一定的容量。它的容量越大,他所能保障的续航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制造电瓶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提升他的容量,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虽然说这个市场的发展很好,但是他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淘汰,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并且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宁德时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顺应了新能源发展的潮流,加上自己技术和品质的过硬,也是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宁德时代的发展也是看出领导者非常具有前瞻的眼光,日本是时间上电动车做的比较早的国家,也是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后续也是很多的公司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上。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也是看到发展的契机,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了电池包的制造,因为配套的供应链还不是特别的成熟,电池包行业也是相对比较的空白。这家公司也是开始从电池包做起,逐渐开始了能源的供应端的制造。
加上国家后续新能源的扶持发展,宁德时代也是越来越好,收入逐渐攀升,宁德时代的成功,一方面是自己看到了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自身技术的坚持发展。
宁德时代在最初的时候也是拿到了宝马的订单,宝马的订单也是非常的庞大的,一下带动了自身的发展。有了宝马公司的影响力,加上国内大多数企业投身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上,越来越多的订单带动了自身的进步。
宁德时代不仅在给国内有很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是有很好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是成为大众的供应商,逐渐超越了日本的松下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地位。
虽然说未来新能源是否是主流的是未知的,但是目前来看,新能源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也是开始了逐步推广的阶段。自身也是非常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不仅没有污染,价格也是非常的低廉,这也是很多的人选择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配套的设施也是发展的非常的快,电池充电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满足了我们日常的需要,电车的体验感也是非常的不错。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现象级企业——宁德时代
时势造英雄,谁也没有想到,随着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飞速发展,宁德时代——几年前大部分国人听都没有听过的公司会异军突起,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突然冒出一个在全世界都很NB的企业,而大家之前确听都没有听过。
对于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来说,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过程中崛起的现象级企业,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宁德时代的崛起只是现象,我们希望宁德时代能够长远发展,成为又一个国际性的头部企业。
大家好,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宁德时代这家目前在新能源领域风生水起的弄潮儿。 本文的主要观点来自于亿欧研究报告《2020宁德时代企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共41页,获取原报告请点击文末链接,或登录远瞻智库官网。
1.1 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 汽车 取代传统燃油 汽车 已成必然趋势。2015-2019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CAGR为41.58%,增长迅猛。2019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渗透率仅为2.5%,尚处于发展初期,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政策驱动下,迅速发展,2015-2019年CAGR为36.36%。根据规划,中国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对比2019年的新车销量占比,市场销量对应的缺口较大。
1.2 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迅猛,中国企业借势崛起
2015-2019年,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增长情况基本与新能源 汽车 市场增长情况一致,CAGR分别达到36.2%、42.96%;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5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单一市场;鉴于国内多项新能源 汽车 产业政策持续利好,中国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迅猛,宁德时代等国内多家优秀企业已借机崛起,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2.2.1 高素质管理团队助力企业长久发展
2.2.2 强研发团队、高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宁德时代注重研发团队质量,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有利于持续构建产品竞争力优势,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
2.2.3 团队对公司掌控力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宁德时代公司成员占股比例较高,对公司拥有话语权,为公司日后稳定向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1 始于中国,布局全球,奠定发展基础
宁德时代创业始于中国,借国内新能源 汽车 发展之势,迅速崛起,并逐渐将业务触手伸向海外,为其日后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近些年,宁德时代通过自建、投资、收购等形式,扩大国内外布局。已经覆盖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主流新能源 汽车 市场。根据公司类别数据来看,子公司数量占据整体数量的59%,是其推动业务布局的主要动力。
2.3.2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构建产业壁垒
广泛布局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保障其日后发展;
宁德时代以动力电池起家,目前已经布局动力电池上游矿产、电池材料,下游新能源 汽车 、电池回收以及充换电运营业务;通过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其降低电池原材料成本,并通过下游产业的布局,进一步扩大其业务增长空间。
2.3.2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构建产业壁垒
宁德时代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持股比例总体较高,初步构建自身产业壁垒,日后有望持续加强布局上下游产业。
2.4.1 宁德时代营收、净利润增长迅猛,动力电池业务贡献最大
在营收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占比持续走低,其余业务总占比持续升高,营收结构丰富多元,公司营收抗风险能力增强。
• 2015-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CAGR分别为51.68%、37.41%,增长势头迅猛;2020年Q1受疫情影响,营收、利润均同比下滑;
• 动力电池营收平均占比超80%,锂电池材料及其他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储能系统营收占比虽有增加,但一直处于低点。
2.4.2 宁德时代盈利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准
宁德时代在销售净利率、毛利率表现处于中游,但依旧保持较高水平;未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在净资产回报率方面,宁德时代近年来产能扩张频繁,未来投入使用后净资产回报率将会有所提升,资产回报率将会增强。
2.4.3 宁德时代强运营能力助力发展
营业周期方面,宁德时代远低于同行企业,且历年波动较小,企业运营能力强于竞争对手;
存货周转率方面,宁德时代近年来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但在企业间依旧保持较高的周转率,存货管理能力优于对手;
在应付账款周转率方面,宁德时代应收账款能力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自2017年后逐年增强,对下游客户话语权日趋提升。
2.4.4 宁德时代具备弹性发展空间
短期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方面,宁德时代偿还能力强于竞争对手,资产负债率低于60%,具备举债发展的能力;
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宁德时代偿债能力和相对低水平的资产负债率有助于日后其决定是否根据市场变化而举债扩张。
2.5.1 动力电池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
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市场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堆积;未来市场将逐步淘汰落后企业,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
2.5.1 产能阶段性扩张,利用率处于高点,但库存也在持续提升
2017-2023年,宁德时代产能阶段性提升,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能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249.9GWh;
根据2023年规划显示,宁德时代产能提升集中在国内;海外市场由于产能扩张速度慢,业务在近两年很难出现爆发性增长;
2015-2019年,动力电池产能增加,产能利用率处于高点,但同时库存量也在持续增加;随着产能阶段性提升,存在库存持续增加的风险。
2.5.1 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形成强产品竞争力
从产品竞争力来看,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电池产品是宁德时代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的核心产品因素。
2.5.1 技术持续降本,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企业地位稳固向上
CTP技术通过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省去模组这一结构,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长寿命电池技术从正极、负极、电解液三个方面分别改进,通过控制锂的消耗,延长电池寿命,提升产品竞争力;
超级快充技术通过控制负极电位恒高于析锂电位阀值,将输入电流最大化,从而缩短充电时间,补强对电池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实力。
2.5.1 上游供应链体系数质兼具,下游全面覆盖市场主流车企客户
宁德时代上游材料供应体系包含多家供应商,加强对供应商话语权的同时,增加自身供应商的质量和供应体系的稳定性;
宁德时代下游客户包含主流自主品牌、主流外资品牌、造车新势力和主流商用车品牌,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5.1 分散采购,保持供应链质量;深化合作,扩充客户池
宁德时代采用分散采购方式,在扩大自身供应链的同时,保持供应链内部的良性竞争,不过分依赖个体供应商;
宁德时代采取与车企合资的方式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其对于多数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均超过51%,拥有对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宁德时代发展初期依靠大客户起家,随后迅速抢占市场,TOP5客户贡献营收额占比持续走低,降低了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
2.5.2 锂电池材料市场增长迅猛,宁德时代未来销量可期
2017-2019年,锂电池材料市场发展迅速,宁德时代相关业务营收同样表现不俗,未来其锂电池材料业务增长有保障。
• 受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上涨的影响,2017-2019年中国锂电池材料出货量增长迅猛,2019年各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率均超过30%;
• 2015-2019年,宁德时代锂电池材料销量和营收均呈增长态势,未来依托于自身核心业务动力电池的发展,销量增长有保障。
2.5.2 “自产+回收”模式,降低锂材料成本,服务核心业务
宁德时代通过布局锂电池材料业务及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有效降低锂电池材料的采购成本,形成与动力电池业务的互哺,提升公司竞争力。
• 通过合资、收购的模式布局锂电池材料业务,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生产业务,隔膜业务目前尚未涉及;
• 通过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提取所需的正极材料,有效降低正极材料的采购成本。
2.5.3 储能系统处于萌芽期,宁德时代依托核心业务早期入局,营收破亿
储能系统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尽管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增长,但还是以政策推动为主;
宁德时代长期深耕锂电池领域,依托于自身核心业务早期入局,近年来受政策影响,营收增长明显。
2.5.3 依托核心产业积累,建立储能业务优势,助力业务发展
2020年,宁德时代加快在储能系统业务上的动作,通过合资,整合各自优势,助力其日后储能业务的发展。
• 依托过去在锂电池技术和产业的积累,具备解决电化学储能系统行业痛点的能力,为其进入行业建立优势;
• 借助政策的红利和自身产业优势,自2011年获得第一笔订单后,近年来积极布局储能业务,为其后来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3.1 未来挑战和机遇
宁德时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三大主营业务,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系统、锂电池材料,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动力电池业务
市场: 市场单一、走向不明、边界模糊
市场单一:根据2019年财报,宁德时代主要营收来自于国内,海外市场贡献少;
走向不明: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长期发展明确,短期增长势头存在不确定性;
边界模糊:车企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双方角色边界逐渐模糊。
业务: 单纯的生产、销售商身份使得业务想象空间不足
瓶颈:7月17日,宁德时代市值已突破4000亿元,未来随着市场份额增加,其市值将会持续增长,但存在瓶颈。单纯的零部件生产、销售业务想象空间不足,难以支撑较大市值。
技术: 产品技术路线、生产方式改变对行业的影响
变化: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尚属初期,产品技术路线与生产方式存在颠覆性改变的可能。目前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提升空间愈发狭窄,生产效率提升诉求强烈。宁德时代历年投入巨量研发资金,技术储备充足,抗风险性强。
储能系统业务
政策: 政策性利好在推动行业向电化学储能发展;
市场: 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企业积极性不强;
用户: 产品性能、成本需求不能被很好地满足。
宁德时代: 储能系统业务大多集中在发电站,其他场景布局较少;同时也面临着盈利困难和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多种因素致使发展受限。
锂电池材料
定位: 作为电池产业链的上游,服务主营业务
产能: 从营收占比较小来看,其电池材料自我供给占比并不大,相关电池材料产能有待提升。
3.1.1 挑战一:出海存在多重阻碍,短期内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宏观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疲软, 汽车 工业同样遭受重创,生产节奏被打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降;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美国、日韩虽然是主流新能源 汽车 市场,但进入该些区域时存在较大外部阻力,短期内很难成为其出海布局的目的地;
欧洲市场是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又一主战场,宁德时代还未能够和当地车企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加之当地车企合资或自建工厂,形势不容乐观。
3.1.1 挑战二:车企涉足电池领域,蚕食宁德时代未来市场份额
车企自建工厂,或入股动力电池企业,亦或者双方合资建厂的趋势愈演愈烈,宁德时代或将遭遇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 车企通过自建工厂能够满足目前的所有需求,但受到技术、资金和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约束,采取自建工厂的车企还是少数;
• 入股动力电池企业或合资建厂渐渐成为主流,双方基于自身优势和诉求进行深度合作,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
• 未来,动力电池企业能够深度“绑定”车企的数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存在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3.1.1 挑战三:确定性产能增量和不确定性市场需求量之间的矛盾
在未来,产能端存在确定性增长,需求端由于黑天鹅事件和市场接受度变化等因素,需求走向不明确,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 在产能端,宁德时代产能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240GWh,其国外产能约占整体产能5.8%, 产能消耗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 在需求端,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需要常年保持在30%的增速,才能实现预计销量;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阻止了全球 汽车 市场的增长进程。
3.1.2 机遇一:中国巨头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在过去,宁德时代出货量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随着海外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逐步攀升,宁德时代需要海外市场支持其在全球的地位;
由于过去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迅速,宁德时代顺势与多家外资品牌开展合作,依托国内打下的合作基础,出海将更为顺利;
借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的红利,宁德时代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已具备与国际动力电池巨头抗衡的实力,能够获得外资企业的青睐。
3.1.2 机遇二:动力电池运营,下一个能源生态入口
动力电池运营是车电分离商业模式下特有的运营方式;通过将车和动力电池分离,用户通过租用的形式获取动力电池,使整个产业更加灵活;
动力电池运营模式解决了多方痛点,特别是用户不再受电池、保值率等问题困扰,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进一步提升;
宁德时代掌握长寿命电池技术,并且与多家主流车企深入合作,能够有效解决电池“短命”和电池标准化问题,具备推动生态发展的可能性。
3.1.2 机遇三:分布式储能模式下的锂电池规模化应用
储能系统行业在中国尚属发展初期,未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宁德时代利用自身产业和技术优势深入储能行业,以获取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
•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不同场景下的储能配置实行补贴政策;中国在2017年发布相关政策,鼓励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各场景下的配置;
• 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来看,各方均存在对储能系统配置的需求,电化学储能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应用前景广阔。
3.2 未来发展战略研判
宁德时代未来将不会局限于零部件供应商的单一角色。亿欧 汽车 认为,宁德时代基于对上游(矿产、锂电池材料)和下游(新能源 汽车 、充换电服务)的布局,并结合自身的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等业务基础,未来将向能源运营商方向转型升级。
受各市场趋势、产业链角色需求的影响,过去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趋势,并且满足各方的需求。宁德时代目前的业务和新兴商业模式重合度较高,也把握住了充电和换电的能源入口,同时配合储能业务的发展,未来将有可能向能源运营商转型升级;
在新的商业模式下,营收模式将由销售收益转换成租赁收益。相比销售收益,租赁收益更加线性,盈利更加稳定。
动力电池产业剧变中,宁德时代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继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宁德时代就一直处于“风暴眼”中。
昨日,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将向现代 汽车 集团专属平台“E-GMP”打造的二款车型供应动力电池,供货时间将于2023年开始。
对此消息,宁德时代虽然并未做出回应,但其股价却很快发生了变化。据Wind数据显示,昨日宁德时代收盘股价大涨8.18%至404元/股。
而在6天前,宁德时代连发多个公告表示,“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四川宜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广东肇庆动力及储能项目”和“投资不超过50亿元建设福建宁德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
受此消息利好的影响,自次日开盘高开3%至379元/股后,2月4日收盘股价继续上涨至388.5元/股,涨幅达到1.97%。
早在2月1日,宁德时代就发布了一份“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公告表示将解除限售和实际可上市流通的股份,占其目前股本总数的5.25%,而解禁上市流通日为2月4日。
据界面新闻统计,这次宁德时代的解禁市值为4332.89亿元,几乎占到其发稿前总市值9555.5亿元的一半。 虽然目前解禁股持有者并未表态是否会减持,但资本市场对此依然表示担忧。
其实,自宁德时代超越中石油后,其股价就一直上演着“过山车”的走势。 而这背后,或许反映着宁德时代“内忧外患”的不稳定现状。
宁德时代2020年12月31日-2021年2月9日K线图,截图自Wind
受疫情影响,去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受阻,动力电池行业由此受到波动,需求和装机量随之下滑。正因如此,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不优秀。
此外,在上月接连发生的宁德时代旗下电池工厂的爆炸事件,也让其陷入短暂的动荡之中。
而在外部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却逐年加剧, 宁德时代虽依然坐在“一哥”的位置上,但身边的威胁并不少。
先不说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家的追赶,LG化学及松下等海外电池厂商近几年也开始逐鹿国内市场、并紧追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越中国石油,外界将此视为新能源 汽车 将逐步代替燃油车的信号。
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里,宁德时代是否能坐稳动力电池“一哥”的位置?
“基本满意。”
十四年前,曾任中国石油董事长的蒋洁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表示,彼时的中国石油的确能撑得起这个评价。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A股风光上市,首日开盘价一度被投资者推高到48.6元/股,也用71181亿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殊不知,这家昔日里全球第一市值的公司,却在十四年后被一家制造动力电池的厂商在市值上所超越。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就在去年12月21日,宁德时代的股价涨幅超12%,当日收盘股价为325元/股,市值也随即达到了7571亿元。一周后,在12月30日,宁德时代股价涨幅达到10.39%,收盘股价为340元/股,市值也达到7920亿元,一举超越中国石油当日7558亿元的市值。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市值对比图,数据来源于Wind,连线出行制图
今年开年后,这样的涨势还在继续。1月4日收盘时股价实现高涨15.09%至404.1元/股,这之后,股价继续飞涨直至到1月7日,收盘股价达到413.23元/股,市值达到9626亿元的新高。
不过,就在宁德时代正向万亿市值冲锋之时,却被踩下了“刹车”。
1月7日,据“宁乡发布”微博称,当日晚间湖南邦普循环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湖南邦普”)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事件。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该公司属于宁德时代控股的子公司。
作为当事方的宁德时代对此事故虽很快做出了回应,但由于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宁德时代电池产业中回收部分的业务,受此影响宁德时代次日收盘时股价为404.5元/股,降幅达到2.11%,市值在一天内蒸发203.32亿元。
此后一周,股价的颓势继续延续。 1月11日股价继续走低,当日收盘价为390元/股,降幅为3.58%;期间虽有小幅反弹,但股价的降幅并没有得到缓解,在八天后收盘股价降到366.11元/股的低点,当日市值也跌至9000亿元以下。
到了1月20日,宁德时代股价回涨至收盘价391.4元/股,涨幅一度达到了25.29%。 在业内看来,这一回涨与前日其公布的专利有很大关系。
1月19日,宁德时代公布了两项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发明专利。据专利文件可以看到,这两项专利都与固态电解质相关,将有利于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发挥。自上月初蔚来推出150kWh固态电池包后,宁德时代这一专利成为这一领域又一进展。
宁德时代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受此消息的利好影响,此后几天宁德时代的股价一路走高,于1月22日重回400元股价,当日收盘价为408元/股,市值也重回9100亿元之上。
但很快,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由于爆炸事件而陷入“泥潭”之中。
1月20日晚间,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发布公告称,当日上午其一个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据德方纳米曾披露资料显示,其公司在2014至2016年均为宁德时代的前五大供应商。此外,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占其公司总股本的40%股权。
这之后,宁德时代虽然对此爆炸事故很快做出回应,并表示只是参股关系,未参与其公司的生产运营, 但也没有挡住股价的下跌。
就在事故发生的下一周,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下跌,自1月25日收盘时的396.95元/股降至1月29日收盘时的354.11元/股,降幅达到了4.27%,这也是宁德时代在上月股价的最低点。
而到了本月初,宁德时代股价继续走低。2月1日,其股价收盘价为350.33元/股。但随着宁德时代连发多个扩产公告后,及时将股价的下跌再次止住。 自2月2日发布公告后,宁德时代股价开始回调,至2月4日收盘时,股价较2月1日股价已回涨38.17元/股。
至此,从宁德时代于去年12月超越中国石油、股价也随即达到了413.23元/股的高点后, 截至本月5日收盘其股价已上演了多次起伏,堪比坐上了“过山车”。
其股价的不稳定,或许也反映着宁德时代颇具挑战的现状。
在目前动力电池这个赛道上,已坐到“头把交椅”的宁德时代压力也不小。
去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了0.8%;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4.24%。这也是宁德时代去年前三季度首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虽然宁德时代在第三季度交了一份较为好看的“成绩单”,但也无法遮盖住前三季度的颓势。据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22亿元,同比下降4.06%;实现净利润36.82亿元,同比下降2.07%。
对于宁德时代去年前两季度的发展不利,与疫情不无关系。
随着去年年初疫情的爆发,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的产销量大幅降低。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39.7万辆和39.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36.5%和37.4%。
“去年上半年突发疫情及政策影响导致新能源 汽车 销量集体下滑,而动力电池装车量也随之下降,从而影响电池供应商收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北京商报这样表示。
在外界看来,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其营收和净利润应该会得到回升。 但对于宁德时代而言,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曾作为“立身之本”的技术路线已摇摇欲坠。
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就在福建宁德市成立,但在彼时的动力电池赛道上,已然慢了许多,它前面已有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两个已实现“自给自足”的玩家。
作为宁德时代创始人的曾毓群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于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另辟蹊径——没有将当时市场普遍认可的磷酸铁锂路线作为主打路线,而是选择了成本更为高昂的三元锂路线。
就在曾毓群做出这个选择后,政策也帮了他一把。
在宁德时代成立的一年后,中央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要达到150Wh/kg以上,而在那时只有三元锂电池能达到这一指标。
于是,在政策红利的“加速”下,宁德时代于2017年借势超越了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一举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 在这之后,宁德时代继续在三元锂电池方面做着研发,并在两年后推出并量产了“811电池”。
宝马iX3搭载的宁德时代811电池,图源宁德时代官微
简而言之,811电池即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和锰三者配比为8:1:1的三元锂电池,这一电池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并有效的提升装载此款电池的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
811电池虽有诸多优点,但自推出后就一直备受质疑。
首先就是电池的安全性。据未来 汽车 日报报道,去年国内市场发生了超过20起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这其中多为装载三元锂电的车型。而随着去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一场“针刺试验”,更将宁德时代的811电池的安全性送上舆论的焦点。
“按照目前的技术,811电池系统做到不起火几乎不可能。如果要做到单体电芯不起火,估计会采用固态/半固态电池,或者较大地牺牲能量密度。” 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家傅振兴对车市物语这样表示。
除了安全性之外,三元锂电池目前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被挤压。
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国内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5.9GWh,同比累计下降8%;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4.7GWh,同比累计增长上升13%。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磷酸铁锂的装机量大概率会超过三元锂电池。
正如如此,去年业内一度有传言称“宁德时代会放弃811电池”,宁德时代虽然对此进行辟谣, 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市场份额受挤压等“内忧”问题依然存在。
相比于“内忧”的困扰,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外患”或许更具有威胁。
其实,宁德时代前几年之所以可以坐到“一哥”位置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还要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5年,工信部推出动力电池“白名单”,国内新能源车企只有采用“白名单”中企业的电池才能获得补贴,进入“白名单”之中就有宁德时代。
借此,宁德时代在政策的扶持下驶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包括华晨宝马、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厦门金旅、北汽、中车集团、吉利在内的各个车企,宁德时代电池的装机比例都在90%以上。
但随着当年工信部取消了“白名单”,挡在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墙”被推倒,这些企业就此进入国内市场再无阻碍。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哥”的宁德时代,首当其冲地迎来了LG化学、SK等外资电池企业的挑战。
据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8月,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15.9%,排名第一,宁德时代以15.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之后,宁德时代虽夺回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但LG化学和松下依然在其身后紧追。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数据来源于SNE Research,连线出行制图
其实,随着宁德时代在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在业内看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就随之开启。但对目前的宁德时代而言,除了要面对自身“内忧外患”的问题之外,还要思考一个“老问题”—— 如何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一哥”地位?
“对于许多竞争对手而言, 汽车 电池通常只是他们的几个业务领域之一。但对我们来说,一切都要围着电池转,我们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最强者”。
在宁德时代创立不久,在被媒体问到对于公司及未来的思考时,曾毓群曾这样回答道。
但要让宁德时代做到这点,其实并不简单。
这是因为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着一个惯例—— 鸡蛋不会放在同一个筐里。 简言之,就是任何一家车企并不会只选择一家动力电池厂商作为供应商,而是同时选择几家。
就拿特斯拉为例,就目前其电池供应商就已经囊括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国际三大电池巨头。 “为保证其电池供应稳定,我们会选择多家电池供应商来供给电池。”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宁德时代,同样并不是车企的唯一选择。
大众2020年豪掷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又选定万向一二三作为供应商;奔驰也投入千万欧元入股孚能 科技 。就连曾作为宁德时代的“伯乐”——华晨宝马也在去年7月选择了亿纬锂能。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动力电池企业无法满足众多新能源车企的需求,为了实现生产,车企们不得不选择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 即使到了2021年,这样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未来5年,锂电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到TWh时代。”
就在上月召开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云论坛上,曾毓群曾给出了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行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但反观供给端,目前全产业链的产能供给增长相对较慢,有效供给不足。
换句话说,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但行业的基本规则并没有改变—— 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来抢夺更多市场。
而从今年初开始,众多新能源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就已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特斯拉国产Model Y强势登陆国内市场,由于超预期降价一度导致官网瘫痪;紧接着,蔚来发布了新车型ET7,据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对媒体表示,ET7订单量也超过预期。在之后,智己 汽车 也发布了自己的新车型,并开放预订。
特斯拉国产Model Y和蔚来ET7,图源特斯拉/蔚来官微
除此之外,像小鹏、威马、零跑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宝马、奔驰及奥迪等传统燃油车车企也都会在2021年推出旗下的诸多新车型。
从特斯拉、蔚来,再到小鹏、宝马等车企的高速放量,都在增大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的电池供给压力。据高工锂电机构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预期上调至197万辆,同比增速将超过52%,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达97GWh。
为了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和抢占市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们纷纷开始了扩产“运动”。
就在本月初,宁德时代就发布公告称,将在四川宜宾、广东肇庆和福建宁德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基地及动力储能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而在2020年12月底,宁德时代宣布,投资390亿在福建福鼎、四川宜宾、江苏溧阳三地增产扩产。短短几个月,就大手笔拿出近680亿元扩充产能。
紧接着,比亚迪也发布公告表示,将分别以现金的方式对旗下的子公司进行增资扩产。
除了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扩产上进行加速,它们身后的动力电池厂商们也开始奋力紧追。
上月,中航锂电宣布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为10GWh的项目即将迎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规划已在进行中。而在去年,国轩高科柳州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开始动工;蜂巢能源宣布投资155亿元在欧洲建立24GWh电池工厂。
然而,就在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做着扩产的同时,也开始发觉仅仅通过原来的扩产办法很难赢得更多市场,因为从去年开始已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已不甘被电池厂商“卡住脖子”,开始亲自下场布局电池业务。
去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电池日”上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计划,并表示在两到三年后,当实现自给自足后,不排除向外输出电池产品。再到今年,蔚来、智己 汽车 和广汽新能源均已推出的旗下新电池技术,连线出行曾在《特斯拉、蔚来、广汽的1000公里续航电池,是真技术还是新噱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虽然像蔚来、智己 汽车 等车企及品牌目前在电池方面,还在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合作,但在这些车企摸透电池生产工艺后,很大概率会真正自研电池,就像特斯拉那样,这样可以让成本降到更低。”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从业者对连线出行表示。
正因这样,宁德时代为了在新的时代下,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地位,不再仅对动力电池业务进行继续布局和研发,也开始向其他业务开始拓展。
据北京商报报道,自去年开始宁德时代投资了包括同类电池厂商,并涉足上游电池原材料端、证券、 汽车 制造、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等领域。而在今年1月,宁德时代还参与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
宁德时代投资地平线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在业内看来,宁德时代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及新兴 科技 领域投资并不意外,参与投资和布局其他领域业务不仅可以稳固供应、平摊风险,也能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现在来看,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可以确定的是,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并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只不过,宁德时代要想在新能源时代下继续稳坐“一哥”位置,就 需要跟着时代变化随时主动出击。
市场皆醉,曾毓群独醒?
从2011年到2020年,没人会料想到,曾经偏居福建一偶的宁德竟会因为电池而闻名海外。
那座曾经还为当地经济落后而苦恼不堪的城市,如今早已变成各路企业争相拜访,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之处。11年的光阴,宁德因宁德时代而光耀,而这家电池厂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洪流中充当着电池技术中流砥柱的角色。
赌性更坚强
在坊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团CEO王兴的一个朋友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据说,当年王兴的朋友第一次走进曾毓群的办公室,先是被过于狭小的办公空间给惊住,又被墙上挂着的“赌性更坚强”的五字图给震住,当时问曾毓群,“为什么不挂福建人都爱的爱拼才会赢?”曾毓群的回答是: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当众人都觉得宁德时代当下的成功仅是靠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口顺势而为时,或许只有曾毓群和他共同奋斗过的难兄难弟们才能体会,当年从零开始的艰难和站在巨大风口之上的挑战。
会说宁德时代是幸运的人,一定不够了解它的发家历史,而曾毓群口中的“赌”,似乎一语中的的概括了当下宁德时代正在遇到的一切,包括市场,研发,人才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福建,一直多商贾。在现有的资料中显示,全球华人富豪榜100强中,就有23位是福建人。从日常的吃穿住行到大型工业建设,几乎都有福建商人的影子:美图蔡文胜、世茂集团许荣茂、达利食品许世辉、新华都陈发树、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以及近几年很红的福耀玻璃曹德旺,他们统统来自福建。
如果问其,为什么福建多商人且都是闻名遐迩之辈,最多的解释是这样,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多耕地少,不得不向外发展,福建人吃苦耐劳,敢打拼,才会有了爱拼才会赢的说法,也正因如此,坚定了他们一定要成功的信念。
听上去十分官方的说辞却也肃然起敬,在爱拼才会赢的基础上,“赌”成为了这一代福建人会成功的必然因素,对于市场的敏锐度和期许,成就了今天的他们,在这一点上,曾毓群特别有发言权。
在网端,有关曾毓群的新闻特别少,但对他的某个人物总结印象深刻,“曾毓群,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他是商人,亦是行业专家。”比起其他商人的发家史,科班出身的曾毓群似乎更为正统,从船舶工业转战电池,对于曾毓群而言,并不是普通人眼中的隔行如隔山,毕竟船舶和电池一样,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和细致入微的研究以及巧妙的配合。
比起马斯克的高调营销,曾毓群的个性也像极了多数闽商那般,低调内敛,并不喜欢接受采访的他在某种程度上是神秘的,但宁德时代却处在一个高调瞩目的位置。
“楚汉”相争
在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9.2GWh,占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23.1%,再回全球第一,而LG化学电池装机量为18.9GWh,占比22.9%,位居第二位;松下、三星SDI和SKI分别位于第三至五名。
然而再次回归榜首位置的宁德时代并没有长舒一口气,从当前全年累计装机量来看,LG化学还是略胜宁德时代一筹。要知道,在2019年前,宁德时代坐稳了三年全球动力电池老大的位置。2019年,宁德时代市场占比份额高达27.9%,而LG化学仅以10.5%。
可随着特斯拉车型全球范围的热销,LG电池水涨船高,也令曾毓群颇为头疼,即便宁德时代目前依旧香饽饽,但貌似仅限于国内市场,其渠道的开拓远比LG化学少了更多的海外市场的优势。
而在近日 2020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作为出席演讲的曾毓群也再次提及有关“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越中国市场的话题”,他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力度已经反超中国,我国需要拿出最新的电池租赁相关补贴政策,一方面降低用户的购置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可持续技术投入,在 10 年之后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曾毓群而言,宁德时代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外在,而是内在。
一切光鲜的外在都是源于在市场推动力之下,把握住的先机。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的大力推下,宁德时代如何保持先发优势。
有关这一点,在2017年时曾毓群就给旗下员工发过一封邮件,要求那些洋洋自得、躺在温室之内的员工,警惕政策壁垒放开后的残酷市场环境。
好在,掌舵人曾毓群很清醒,他知道站在簇拥之下的宁德时代,已存在不少隐忧。
数据不会骗人,通过一些数据可以看到再次回归王座的宁德时代其实在“攀爬”市场顶峰的路上走得何其艰难,前有LG化学,比亚迪等争夺市场份额,后有811电池自燃事件,车企们纷纷剑指宁德时代电池安全性问题。对于一家电池企业而言,市场占比固然重要,但电池的核心技术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脉,这对于学院派出身的曾毓群而言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但811电池“事故”频发,也令行业开始重新看待宁德时代的“过分美丽”的现状。
甚至在某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国轩高科高级副总裁徐兴无直截了当地说,“国轩高科主打磷酸铁锂电池,有关宁德时代811电池,现在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811安全性得到完全解决。应该缓一缓,退一下,希望等811电池真正成熟了再推比较好。”
事实也证明,在未能真正解决811电池的痛点,市场对于宁德时代的“有色眼镜”还要多带一会。而市场的疑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宁德时代选择欣然接受。
依旧是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曾毓群还透露,公司现已开发出可以做到不起火只冒烟的电池,会在年底在一些车型量产。一旦该项技术量产,将会意味着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的高端化和安全性上找到了平衡点。针对三元锂电池技术,宁德时代的态度很坚决,只能继续研发,不断进步,他们没有退路,当然一贯“爱拼,爱赌”的闽商精神也不允许宁德时代有半点的怯场。
曾毓群,一个愿意与时代为舞的商人,他的目标是要将宁德时代打造为“世界一流创新科技公司”,为了“世界”这一指标,宁德时代在2020年也开足马力前进。
不仅获得本田37亿元注资入股,还计划191亿元投资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大规模扩产,拓建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等,预计宁德时代2021年推动新增产能建设约100GWh;同时也成功发行15亿美元境外债券,完成海外资本市场首秀。
不要再去强调宁德时代只是站队了风口,所以赢得了市场,这样的话术早已过时,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谁站的对就能轻易获取的。
思变,创新,爱拼,敢赌,宁德时代具备着闽商性格之下的全部,而至于如何下好棋,一向清醒的曾毓群应该会有更多的对策。
文/Ada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万亿市值的宁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宁德是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上面的份额非常高。不仅整体市值已经超过了比亚迪企业,而且自己现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非常强。由于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而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组成部件就是电池。电池核心技术正是由宁德时代所掌握,所以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充分带动了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就导致宁德时代市值一路升高,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我个人认为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以及对于行业的快速把握。因为很多人对机遇根本不曾把握,而且对电池的研发也没有任何的信心,只有少数的企业敢于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电池技术,所以当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发力的时候,宁德时代完全抓住了市场的机遇期,快速发展起来,为自己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现在传统汽车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迅速崛起。所以这也导致宁德时代实力正在快速发展当中,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了好几倍,而且整体技术也提升了很多,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与好的企业进行竞争。
国家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不仅仅是为了拉动整个行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鼓励支持研发新能源汽车,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带。这样不仅能够把核心的技术留在国内,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从而让国家在这方面拥有技术话语权,因为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那么对于国家以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将会非常的方便,根本不会存在技术壁垒。